浅谈B2B平台型站点优化及解决要点

凡是网上投简历找工作的朋友都会看到,有的公司对SEO的要求,有大型网站优化经验,有B2B平台优化案例等等,为什么企业会对b2b这类网站优化经验感兴趣,很简单垂直能够了解洞察你的目标用户群体的真实轨迹,如果有这样的经验相信企业都会很认可,所以能够解决并优化b2b平台对于每个做SEO都是一个重点锻炼的其中一点。

 

做大平台网站(像b2b此类平台)就跟我们骑山车似得,必须要有一个最低活动速度,不然车子停止,人就坐不稳车子就会倒,平此类平台亦是如此,如果你的平台达不到“这个最低流量”那么慢慢你的平台离闭站也就不远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笔者为什么还是要拿出来说呢?因为这跟做其他事情不一样,做其他事情(比如做传统生意),你可以说,我由小做起,慢慢做大。写博客,你可以告诉自己,别人每天几十万访问量由它几十万,我每天几百访问量我也不着急,慢慢写。

 

但对于平台型网站来说,这种路线完全走不通。比如你现在有几万访问量,你不能说我不着急慢慢来。你得很着急,因为你所在的行业的特性要求你日访问量达到二十万才能活下来。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平台型网站本质上的运行规律是“鸡生蛋,蛋生鸡”。以b2b网站为例,你想要有大把采购商来你网站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大把优质供应商在平台上。但是想要有大把优质供应商来你网站发布产品的前提是你平台有大把采购商。上面这个关系论证平台型网站“起步难”。

 

接下来说为什么很难“从小慢慢一步步做大”。比如你的网站平台最近几天已经达到几万访问量了(其实已经不算小网站了),先别忙着发展,维持原有水平就相当不易。因为只要你的平台上的产品信息的数量质量新鲜度等指标不足以让“采购商”心动,他就不会发询盘,或者询盘量很少,而采购商的询盘是维持平台上供应商信心指数的最重要筹码。

 

所以,做平台,本质上是做信心,你要有能力做到让两边都有信心。采购商的“询盘”维持或者激发着供应商更新产品的信心,供应商更新产品的速度和质量又维持或者激发这采购商发“询盘”信心。

 

因此,你的平台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访问量,就很容易陷入“询盘越来越少”,“产品更新量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才能规避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第一。切入口一定要小。降低“最低访问量”。别说做全行业,你甚至都不应该去做一个行业,应该去做一种产品。切入口越小,你的平台所需要的“最低访问量”就越低。比如做全行业的平台至少要100万的日访问量才做的起来。那么,单行业可能10万就够。一种产品的话,或许一万访问量就够。这种情况下,你的平台如果有2-3万访问量,就会看起来很“饱满”。做这种产品的人,会把你列为他访问的第一网站。

 

第二。先做博客,工具型网站,网店等不存在“鸡生蛋,蛋生鸡”问题的网站。把你的博客,工具性网站,网店等做到不错的流量之后,至少你认为已经达到那个“最低访问量”了,再推出你的平台,这种情况下平台能“跑起来”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说几个案例:

 

博客: dbanotes

 

fenng是IT圈的大牛,微博,微信,博客每天都有相当多的粉丝和读者,所以他一推出 startup news(也可算是一个平台型网站),就能马上进入正常运营状态。因为他的读者和粉丝量应该远超“startup news”想要跑起来的“最低访问量”

 

网店:京东。

 

当然这个案例太大了。但就是说这么个意思。京东先自己卖东西,待积累了大把的买家资源与流量之后,再允许商家“入驻”,这个时候它的买家数量和流量足以“养得起”那些入驻的商家,并且也有资本向入驻商家提出一系列条件,这又反过来增加买家的用户体验。所以是一个良性循环。当然京东现在还是自营为主,不走“淘宝”的模式。

 

工具型网站:网址导航之类。

 

因为工具性质的东西你只需要花心思把东西做好,让使用工具的人觉得好用就可以。用的的人多了,流量上来了。再做平台性质的东西。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可以发现,无论做什么自媒体的引导做先驱效果非常好,尤其是针对此类大型平台,最近也接触了几个朋友他们都在尝试做自媒体自明星等博客,通过博客的人气积累进一步升华到做业务,谈买卖也就顺风顺水了。

 

作者:孙文波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如何让搜索引擎高度识别移动站点>、<网站URL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