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入主题各路SEO前辈的分享:
给用户,每天打开一次的理由
有一位嘉宾,提到了一个故宫APP,我觉得有点意思。它结合日历,每天推荐一款文物介绍,以及当日故宫的各种活动,一年下来,如果对文件感兴趣的同学,会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文物认知。对于想了解文物的人来说,就有了一个每天打开故宫APP的理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好的数据源,就不可能有好的搜索结果,即使强大如百度,也是如此。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揭示了搜索力量的底层规则,越底层,逻辑越简单,越接近本质。当你在SEO的具体细节上,过于细扣,或者,想在产品流量上,找到一个全新的大突破口时,不妨回味一下这句话。
图片搜索,在移动时代,有着全新的解读
百度识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流量搜索视野:从线下触发,线上找答案。譬如,你对着一朵花,拍一下,百度就直接告诉你,这是什么花。或者,你对着大裤衩建筑拍一下,它就告诉你,这是央视大楼。只可惜,前不久,我尝试了一下,拍几朵花,它的答案很标准,也很正确:花。对着楼拍了一下,它告诉我,楼。识图很好,其路漫漫。
站长平台的同学,也分享了
实时推送---从时间轴的角度,更精准地定位文章内容的原创者,避免过往通过提取文章发布时间带来的误差。
富摘要---百度提供了多套模板,来解决富摘要的呈现。
即用API接口---API Store,这个可以看看。
百度站搜---相比Spider,对站点新链接的抓取速度,提升了47%,对于那些无力开发好的站内搜索的网站而言,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来自站长平台的数据,2014年的百度日移动PV超过10亿+,尚未被移动化的流量,也有2亿+。
这意味着,很多平台,还有20%的移动流量空间,值得关注和挖掘。
小米的同学,也做了分享
提到ilao营销的三重境界,单向传播(如报纸),双向传播(如PC),深度链接(如移动,锁定目标用户,通过多个触点,影响整个消费决策的路径)
小米手机的使用频率三点式,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打电话,开锁屏,开APP。
未来,更多的轻应用,会进入到锁屏里,APP变得会更低频一些。
e.mi.com,作为小米的广告平台,也会承载着更多设想。
在移动搜索上,搜口碑,搜方法,明显高于PC,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流量点。
移动搜索的四个要点:即时、本地化、目标明确、路径更短。
在营销策略的考量上,没有消费者洞察,就没有营销策略。
通过洞察或者找到用户业务之间的相关性,形成或动用策略的视野,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百度灵犀,就是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期望实现端到端的电商落地与效果管理,对于电商,百度准备换个方式,重新出击。
它的决策路径是,以媒体接触点+EPA为基础,建立以决策因子为基础的体系。
细分有真相,细分有洞察。
了解自己,了解消费者,了解市场,更好地掌控营销。
从行为、位置、场所,三个方面,来进行出击与分析。
有一位同学,分享了O2O
在一个数据报告里,当前已超过1000个O2O项目,涉及17个行业,大部分订单量在1000单/日左右,做得较好的,在6000单/日以上。
同时,也提到,互联网预算里,公关占到整个预算的10%。
参加了很多次的行业会议,自己也曾经做过行业会议,发现,如果一个会议要想一年比一年好,会议主办方,对于会议的演讲内容的把控,还是蛮重要的,如果内容含金量高,参会者,就会一年比一年多。如果都是来做广告的,会议就会变得很水,后续难以号召。
来参会,大多有两个目的,一是来听听同行的经验,二是来结交优秀的同行。
衡量一个会议的价值,参会者的衡量就是两点:取到真经,结交高手。
好会议,会自传播。
转载来自58同城SEO总监。